张海鸥获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奖和金奖
日期:2017-04-06 / 人气: / 来源:未知
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2017年3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拉开帷幕。据主办方介绍,今年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项新发明亮相。中国参展的发明数量再次位居前列,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发明83项、中国香港的发明14项。作为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瑞士联邦政府等共同举办,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就发明展这一行业展会而言,在众多的国外展会中,内瓦国际发明展是比较知名的。

3月29日,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开幕,中国参展的发明展现了系列的创新成果,从解决病毒确诊、促进患者康复的新发明,到破解空气与水污染检测难题的新方案,到3D打印、人工智能概念的新拓展,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的智能微铸锻复合增材制造专利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奖和金奖。

在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王桂兰夫妇就像一段传奇。跟电弧光打交道十余年,他们被称为“华科居里夫妇”。2016年7月,本站报道,张海鸥团队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实现3D打印锻态等轴细晶化、高均匀致密度、高强韧、形状复杂的金属锻件,全面提高了制件强度、韧性、疲劳寿命及可靠性,降低设备投资和原材料成本,大幅缩短制造流程与周期,全面解决常规3D打印成本高、工时长,打印不出经久耐用材质的世界性难题。专家表示,这项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铸锻铣分离”的传统制造历史,将开启实验室制造大型机械的历史。

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参展的中国团队也正尝试拓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团队发明的“铸锻合一”3D打印技术,解决了常规金属3D打印没有经过锻造、金属抗疲劳性严重不足的劣势。这种新技术制造的锻件能获得超高强韧性,还省去传统巨型锻压机的流程,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的高标准配件制造。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张海鸥教授的智能微铸锻复合增材制造专利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奖和金奖!新方法研制的发动机过渡段顺利通过实机装机测试!
并且清华大学唐杰副教授领导开发的“aMineR”学术平台,建立起1亿多名研究人员和2亿多篇论文的数据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中自动寻找最具价值的学术论文和学者,帮助平台使用者查阅最新的学术动态,了解论文在权威期刊中的引用情况。

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次设置了专利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希望这能帮助更多中国发明人和科研团队了解国际专利体系,鼓励他们使用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国际专利申请网络服务,将更多的中国国内专利推向国际。
作者:首创编辑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TGS2016:VR等展区全新亮相 开始受理03-16
- 逾2000家企业前来参展 厦门石材展规03-16
- 台湾现烤烘焙与您相约第94届糖酒会03-16
- 2013好博第15届中原(郑州)自动化03-01
- NEPCON 2012成都展圆满闭幕 观众规模03-01
- 参加广交会企业必读03-01
相关内容 Related
- 2018上海(第十届)国际食品机械设备07-07
- 雄安新区服装品牌首次亮相“时尚07-07
- 汇聚智趣科技引领潮流—CIS2018儿智07-07
- 上海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07-06
- 新加坡潮表HYPERGRAND亮相深圳钟表展07-02
- UNITECH即将精彩亮相2018 IOTE夏季展06-25